查看原文
其他

Ask林曦11 | 和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的那刻一样,我们的本性都是圆满的

小世界工作室 林曦的小世界
2024-08-25

本集 ASK

“请问林老师,您是佛教徒,在生活中您有哪些功课要做呢?信仰对生活有什么实际帮助?”



ANSWER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e0554c47phy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

◼︎

本集摘要

今天拿到一个很严肃的话题,关于信仰的实用性,说“请问林老师,您是佛教徒,在生活中您有哪些功课要做呢?信仰对生活有什么实际帮助?”


很惭愧,我从来不在任何一个地方说我是佛教徒,因为我确实觉得,我还差得很远。比较客观地说,我认同佛教的哲学观,也认同以佛教哲学为基础看待世界以及世界的运作方法。

▲《少年派的奇幻漂流》电影剧照

我觉得我自己的信仰比较像《少年派的奇幻漂流》里的那个派,他说他相信不同的宗教指向的原点是一样的,他更倾向于相信那个去除掉这些文化形式的原点,也对所有的信仰保持敬意,保持欣赏,这是派的角度,我也比较认同他这样的信仰的方式。


我推荐一本书给大家,书名叫《四大圣哲》,这本书是用哲学家的角度来描述苏格拉底、佛陀、孔子、耶稣的一生以及他们的观点。这本书的基础的角度是说,所有的宗教形式其实是在历史中逐渐生成的,但是回到创始者的原点,其实就是对世界的看法,包括道教其实也是这样,老庄最初也是一个哲学家的角度,身处在一个时代里,对这个时代给出一些解决方案和出路。


比如仅仅佛教,就会发现藏传佛教,汉传佛教,上座部佛教,泰国的佛教,大家长得完全不一样。有些说要吃素,有些说可以不吃素。其实最早佛教的分裂,就是从大家认同不同的规矩开始的。

▲不同流派的佛教画

我觉得,其实这些分别是跟每个人自己的喜好和属性相关的,但是这些分别不影响你对它最核心的一些判断的认识,也有可能你完全没有这种形式的需求。


很多时候我相信我们确实需要仪式感,确实需要一些郑重的形式来与我们心中崇敬的那个信仰相匹配,但我相信这样的需求它是自然产生的,而不是强化出来的。就像儒家礼乐里就认为,一个仁者应该有的行为,是自然发自于内心的,而不是一套强加上来的规矩,我觉得这是它的原点。


所有的宗教最终总是有一些核心的东西,像《金刚经》说:“一切贤圣,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。”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,一个人作为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,他为什么来?为什么走?这一段旅程是否有意义?它的意义是什么?意义是否可以累计?最终有没有一种完满的状态,或者叫成佛,或者叫成道,或者叫成仙,或者叫去天堂,这些不同的名字,带来的其实是对终极节点的一种想象或者一种描述,是不是存在这种结果?这些放到不同的文化形式里面的时候,它会有人的解读和创造。



你有没有变得更可爱

其实佛教在所有的宗教里面,是比较强调所谓的“知解”的,也就是智慧,禅宗说“小疑小悟,大疑大悟”,它不太强调人一上来就纯粹地信仰,一种纯粹只是放弃掉自我的相信,你首先要产生疑惑。这里面很微妙的一点是,如果众生平等的话,每一个生命之间是有一种平等性在的,但如果一个人放弃掉自我,完全去相信另外一个东西的时候,他其实是消解了这个平等性的,也放弃了这个独立性,从某种程度上也放弃了通往所谓最终之路的一个可能性。


我写过一篇文章,是关于这个佛教信仰的,叫“关于突破修道上的唯物”,“修道的唯物”这个思想来源于一位学者,他的名字叫创巴仁波切。他就觉得如果我们对信仰的投入,变成了另外一种对惯性和自我的装修和支持的话,那么其实是换汤不换药的。


我全无批评之意,只是经常会觉得有点遗憾,就是说大家会发现中医今天也几乎变成了信仰,是一个信不信的问题。大家可能都不关心你对中医的理论了解多少,以及你对西医了解多少,就火速进入到一种立场的站队当中,我觉得是可惜的一个状态。


然后你会发现一个人可能在没有信佛、信道,包括信中医之前,可能其实还处于一种较为开放的、放松的、对世界的未知保持着敬畏的一种状态,一旦他迅速地进入到一个所谓的信仰体系里面的时候,反而变得封闭了,反而变得不好交流了。


所以我觉得不管是什么样的信仰,不管是什么样的跟随,一个最简单的检验自己有没有学对,或者说有没有走上一条比较对的路的方法很简单,就是你有没有变得更可爱?有没有变得执着更少?自由、自信、放松的感觉有没有变多?如果学了半天是执着更多,烦恼更多,我们为什么要去学呢?



你相信自己可以成佛吗

我觉得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宗教的信仰,但是都需要一些宗教的情怀。所谓宗教的情怀就是说,你需要对人、对这个世界保有敬畏。有敬畏,知进退。


除了一种智性上对这个世界秩序的服从和一种好奇观察、想要理解之外,还有一种情感上的东西。我们为什么会在听巴赫的时候,好像都没有办法很散淡,总觉得需要端坐一下,是什么东西在影响着我们这样的感觉?就是它里面那种对秩序的赞美嘛。这可能是在我们人生蓝图的背后影响着我们的那一股力量,我们来自于最终要回去的那股力量,也有可能是我们最终通过一生的练习,在模仿的那一股更高的一层力量的敬畏和向往。


▲巴赫C小调前奏曲


当然,有一句话叫“欲令入佛智,先以欲勾牵”,意思就说我们总是需要一些兴趣来作为一个诱饵。我们一旦进入信仰,其实就会接触到老师,一个好的老师的标准只有一个,在我看来,就是不操纵。一旦你意识到一种操纵的时候,我觉得那是在背离本意的。


悖论就是说,当你容易对一个好老师产生景仰的时候,往往是你觉得他高于你以及你希望被他指引甚至某种程度的操纵,但是事实是,如果你不能跟你的老师建立一个平等的关系的话,你大概也没有所谓觉悟成佛的可能。这是一个很难解决的一点。


所谓的操纵,就是“让你做我想要做的事情”,而不操纵是,我给你建议,告诉你,这件事情对你来说很重要以及能够帮助你到达一个目标,你甚至会比我好,因为你有你的可能性。


“你真的相信你可以成佛吗?” 这个问题我问过很多佛教徒,大家觉得这个好像很遥远吧。但这个信心其实很重要,如果你不相信这点,那与释伽牟尼佛坐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说,我发现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,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的那一刻,与他成为佛的那一刻的精神不就相悖了嘛,因为他觉得所有的众生都和他一样,是有一种圆满的本性的。


其实所有的众生都是未来的佛,都是未来的觉者,如果你不相信这件事情,就和佛最初最本质的那个意义相违背了。可能过程中的确要经过千辛万苦,但最终你相不相信你能够成就,以及你相不相信这个东西是你的一部分呢?它不是从外在求得的。



那么我们为之努力的那个佛,

具体是什么样子呢?

我记得我小时候碰到一位禅师,他的名字叫一行禅师。我当时我11岁吧,问了他很多关于自己读到的佛经里面的疑问,其中一个问题是关于《金刚经》的。一行禅师非常可爱,他说你知道吗,在我们越南有一种水果,特别特别好吃,怎么怎么好吃,我可以给你形容一个小时,但是依然不能代替你自己啃到那一口水果的时候,你体会到的那个好。


所以没有一个人可以描述佛是什么样子的,如果佛可以被描述的话,那么我觉得一定是偏离某种本质的。所以《金刚经》才说,“若以色见我,以音声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见如来”。


我们往往会预设一个标准,一个所谓的理想,一个所谓纯粹的好,但是你会发现你设想里的纯粹的好,是因跟“坏”的绝对对立而产生的。但是一个具足的东西,是你消除了你的分别心,你消除了所有好坏的对立,一切对立都消融完了之后的那一个。


就像佛教的思想发展到后来,说“烦恼即菩提”,也就是说,没有人生的这种烦恼,没有人生经历的种种材料,其实不可能生出菩提,或者也可以说没有瘀泥不可能长出莲花。


用道家的理论说,水至清则无鱼,一切要合乎自然,其实都是一个意思,就是没有一个东西在另外一个东西之外,或者说,就没有一个状态叫所谓的成佛之后。这个理解起来也许是困难的,因为它需要很多经验的支持,但是从最开始我们可以从模型上讲一讲,如果它有一个“之外”的状态的话,那么还是依然在对立当中的,但其实消除对立、消除执着是第一位的。


我最近看到一段话。王国维在京都住了五年,第四个整年跨到第五个年头的时候,他在日记里写了一段话,他说我觉得过去这五年是我人生中最没有什么可讲的五年,因为生活太简单了,但也是我的学问变化最多的五年。


因为我自己也花很多时间住在京都,我特别能理解他的体会是什么,那个生活相对来说就有一种像隐居的感觉,因为非常单纯,每天散散步,做做饭,然后读书、写字、画画,那是一个喜欢独处、喜欢清静的人都喜欢的生活,而且它确实会滋养你,那是一个消耗最小的状态。但是同时,我也会告诉我自己,你不应该沉溺在那个状态里面,这样其实让你缺少了很多锻炼的机会,你是缺乏养料的。


也就是说,一个比较接近于所谓大乘佛教思想的人,他不会想要去逃离,不会想要躲到一个地方,关起门来的一种所谓的绝对清静,因为那是人造的,或者说,那样也失去了你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。


因为在佛教的观念里,我们这是所谓的“五浊恶世”,是一个情况比较复杂世界,是一个锻炼机会比较多的地方,如果你来到这里,你躲起来或者说不去成一些事情,不去通过践行来考验自己、磨炼自己,不借事来磨心的话,那也失去了来到世界上度过这一辈子的意义了。


所以我们如果不谈宗教,只谈信仰的话,信仰的魅力来自于有点像三生三世那个电视剧里说的,你是来历劫的,你的仙体来到这个世界,你最终是要完成一些课程回去交作业的。


如果有这样的一个角度,我觉得会重新看待你的一切,你不会把痛苦看得这么扎实,也不会看快乐看得那么扎实,因为你有背后一个能完成的意义在。


这样我觉得人会活得比较开心,有所寄托,也有所依止。


内容摘自视频

《ASK林曦:佛是什么样子?》


- E N D -



下一周是【Ask林曦】系列的最后一集

轻松一下,聊聊各种各样的好吃的

欢迎收看

😊




系列视频

ASK林曦

十二问 | 那些我们都想问的问题

2017年7月12日起  每周三晚8点30分 

收看方式:微信公众号“林曦的小世界”



点击图片,可以回看

ASK 系列其他内容


第一集:传统


第二集:读书


第三集:艺术


第四集:父母


第五集(上):书法


第五集(下):书法


第六集:时间


第七集:养生


第八集:爱情


第九集:人际


第十集:美育




内容为 Lstudio 原创,皆为过心爱惜之物

合作转载等事宜,可以联系我们

Lstudio@VIP.126.com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林曦的小世界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